网站首页 |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彩灯历史
自贡灯会的诞生和演变
文章来源:天翼彩灯post time:2014-04-30 15:53:35read:

南国灯城的主要内蕴或内核,是名闻遐迩、蜚声中外的自贡幻会。南国灯城的形成,是以自贡灯会的兴盛发展为其主 线,并在城市建设、街景民居、会节庆典、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被注人了灯文化内涵而逐步成型的。自贡灯会的历史沿革与演进发展构成了南国灯城的历史文脉。 

地处四川之南、巴蜀之间的自贡,其灯会起源系来自四川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成都,在其发展过程中,亦融汇了四川地区和与自贡毗邻的泸州、井研等地的灯会习俗。若论及自贡灯会的初始,需从成都等地的四川灯会中寻找源头。 

素有天府之国美称的四川省,地处中国的大西南,昔时是全国人口多的省,物宝天华,地灵人杰,巴蜀文化异彩纷呈.历史上的成都灯会更执西南地区之牛耳。 

四川省会成都,自唐时即于元宵张灯,费著《岁华记丽谱》记有唐玄宗于元夜由叶法善相陪在成都街市观灯,在富春坊饮酒赏夜的传说。五代“蜀王孟昶时的四十年中,间亦放灯,率无定日。宋开宝二年(969年),命明年上元放灯三夜,自是岁以为常”。(见《蜀故》)后又增为五夜,南宋时增为六夜,明朝时为十夜。成都灯会素以青羊宫的道灯、昭觉寺的佛灯,大慈寺的水灯声誉高,并以龙灯、狮灯、车灯等逛游街市里巷。 

据《华阳县志》载:“正月九日,俗谓之上九,是夕始放灯,日出灯。有狮、龙、走马、鳌山、彩莲船诸名。”“十五日谓之元宵,市井祠庙结棚张灯,光明如昼”。成都有条街叫灯笼街,即是因制作出售各类花灯而得名。宋代人庄季裕在其《鸡肋篇》中写道:“成都元夕每夜用油五千斤,他可知其费矣。” 

川南的井研县,“正月初九开始出龙灯、狮灯、牛灯、花灯,日夜不断。正月十五元宵节,白天有各种灯和平台、高装、地会等旅行,入夜烧花,鸣放各种烟花,闹至天明始散。称‘闹元宵’。元宵一过,欢度新春的活动就告结束”。(见《井研县志》1990年出版)

汉时即置的江阳县地,即地跨长江两岸的泸县县城:“旧历正月初九至月望,此数日晚间,七门五保,竞赛龙灯。其沿行时,前有高照一对,次则纸灯一盏,上书‘庆贺上元’四字。后随无数纸灯,所谓‘云里福灯’、‘斗风车灯’、‘鱼兵灯’、‘虾将灯’等等,名目繁多,不可胜举。复有火弹、灯球,光怪陆离。其妙者,有两种:一为水棒蛇灯,灯中燃油纸条,二人肩之游行,忽往忽来,灵活异常;一为龟丞相,扮龟丞相者,首蔻纸制之丞相帽,背负筲箕,上画八封,手持木瓢,瓢中燃油,腰挂口袋,袋装松香末,时撒松香于瓢上,烟火闪动,眩人眼目。此后继以龙灯,龙或纸扎者,或纱糊者,灯中亦燃油纸条,前呼后拥,招摇过市,大呼日:‘拿花筒大炮来!’好事者于龙灯过处,出花筒、火炮、黄烟、地耗子、滴滴金、地花等等,向龙灯燃放。观者填街塞巷,锣鼓喧闹,火星乱落。戏龙灯者,赤身跣足,盘旋跳跃,口含橄榄,以解热毒。遇人燃放花筒火炮,彼等即戏龙灯。及至龙灯已烧剩一篾筐,戏龙灯者,乘隙潜去。而扮龟丞相者,依就往来跳舞,兴致不减也。此系四川旧习,时和世泰,人民逢场作戏,藉资寻乐。”(见《中华全国风俗志》、《泸县新正之风俗》)

从以上史料,我们不难窥见四川灯会的传承线路和辐射范围。唐时已初具规模的成都灯会是官民同乐的会节活动,必然要向周边地区产生辐射作用;交通相对便利、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必然起而效尤。隋唐时期,自贡地区的盐业进一步发展并闻名巴蜀。在其东部产区,“界有富世盐井。井深二百五十尺以达盐泉,俗呼玉女泉。以其井出盐多,人获厚利,故日富世”(见《旧唐书》)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唐元和二年(807年)时,该产区已有八口盐井。著名的富义盐井“月出盐三千六百六十石,剑南盐井,唯此大。”在西部产区,唐“武德元年(618年)于镇置荣州。因改镇为公井县,县有盐井十所,又有大公井,故县镇因取为名。”到开元初年(713年),荣州已有盐井13所。此时富义盐井与荣州盐井盐课岁额已达2258贯,超过了蜀中大的陵井盐课2061贯。这一时期的富义、大公井产场,已成为全川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为地方灯会的起始与萌芽提供了经济基础。 

据史籍记载,唐宋时自贡地区已逐步形成新年燃灯、元宵节前后张灯结彩的习俗。“垣索诸技,唐宋具祥焉。”(见《荣县志》)这说明唐宋时期的自贡地区,在新年和元宵放灯、燃灯之时,民间杂技、杂耍等表演活动亦尽现其间,深得观灯民众的喜爱。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曾受命摄理荣州州事,亲自目睹了这里新春放灯的盛况,在其写下的《沁园春》一词中即道:“一别秦楼,转眼新春,又近放灯”,可见当时自贡地区新春张灯、放灯已为约定俗成的民俗活动。当然,这与后来形成的灯会尚有差异。所以,唐宋时期应为自贡灯会的萌芽时期或初始阶段。 

自贡地区灯会的成型是在明清时期,逐渐衍展为具有相对固定的内涵、并在特定的时段进行的并有一定传承线路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荣县志》记载:“正月人日后,各祠庙皆燃火树,各门首皆点红灯,谓之天灯,富人寿年丰之意。兼仿古人礼呜金执铤,以驱瘟疫,谓之狮灯场市。”“新年灯火甚盛……而楼台为甲观,乡人通命日亭。一城数亭、一亭各式、其高数重,构栋雕楼,临春组合,彩笺书画,嵌灯如星,一亭燃四五百灯,辉丽万有。西人来观,亦欣然京沪所不见也。”以上证明清道光以后的灯会已崭露头角,其场景已甚为壮观,灯彩已甚为绚丽,较之京城大邑亦毫不逊色。 

在明清时期自贡地区灯会的衍展和传线线路上,尚有几个节点,成为了自贡灯会的地方特色和亮点。 

其一是天灯会。每年正月初七开始,各祠庙均要立灯竿,悬红灯,举行祭祀活动,时称天灯会,亦称天灯节。清乾隆年问,香火旺盛的五皇洞、夏洞寺、天池寺、观音岩、香炉寺、火神庙等处,每年元宵节前后,庙内均张灯结彩,庙前均竖灯竿,燃灯33--36盏。其余的小庙宇则点“九皇灯”,即在灯竿两边, 

各挂灯九盏。燃灯时间,少则三天,多则一月以上,视善男信女们所捐幻油之多寡而定。天灯会的高潮是在元月十五日元宵之夜。入夜除燃灯于高矗的灯竿,庙前庙内灯笼高挂外,还要燃放鞭炮、焰火,耍龙灯、狮灯,各种杂耍。牛-JL灯、车车灯的表演常常通宵达日.自流井地区的灯杆坝,地处盐场人口稠密之区,钱庄、票号、商铺、货栈遍布,达官富贾府第亦多,向这里高耸的灯竿献灯油者是其他地方难以望其项背的,灯火彻夜通明,就是平常时,也在夜间亮灯。自贡天灯会的遗址甚多,至今在城乡保留着众多以灯竿命名的地名。清康熙五年富顺知县刘上驷即在县之西湖湖滨钟秀山上题诗吟诵其天灯会盛况,后镌诗为碑,留存至今。在自贡地区的地名中,灯竿坝即近十处,此外尚有灯竿冲、点灯山、灯会山、灯夹林、点灯坡、五里灯、万年灯、灯窝坝、灯树坝、红灯山、灯竿夹板等等,由此可见清代自贡地区灯会之盛。 

其二是自贡灯会的由来的五皇灯会,系天灯会的延续。贡井地区有庙名“五皇洞”。据传此处原为一山洞,有五个强盗白天住在洞内,晚上则外出,专门行窃为富不仁的劣绅豪强,打却来的财物统统周济贫民。人们后来为了纪念这五位行侠仗义的“强盗”,在此修建庙宇,塑菩萨五尊,称为五皇。庙内还塑上十八罗汉、千手观音、送子娘娘、豆麻娘娘等。五皇洞建成后,香火甚旺。每年冬至至春节,庙内张灯结彩,前来祭祀五皇,许愿还愿者抬着供品,络绎不绝。正月初八起竖灯竿,点红灯,至正月十五元宵节祭祀活动达到高潮。入夜施放烟火,鸣放鞭炮,通宵达旦,热闹非凡。近年已发现清乾隆年间的五皇洞寺庙石碑.碑正面刻“五皇灯会”,背面刻“天灯碑”字样,并镌有当时捐献银两办灯会的盐号,井灶及个人姓名。 

其三是漂河灯,又名放河灯。据史籍记载清乾隆年间,贡井贵州庙即有办盂兰会之举。办会5至7天,有放河灯、放焰口等活动。自贡地区举办盂兰会、漂河灯一般是从中元节即农历七月十五日前两天开始。设斋供佛、祈祷叩拜,以求大慈大悲的菩萨救渡祖先、超度亡灵。诵经施法,做水陆道场,以求野鬼孤魂不要扰搅凡间。在盂兰会期问,通常要选定一天来漂河灯。僧众人等,聚集在河边塘口,在一片诵经祈祷声中,将众多河灯放置水面,任其漂流,统称“漂灯”。河灯名目繁多、形制各异。其中有制作精美的“莲子灯”、“鲤鱼灯”等漂在前面,称为“头灯”。其余则多用红色的厚纸做成斗型的灯,尾随其后,一任漂放。放河灯有时亦在晚间进行,河灯盏盏,灿若星河,缓缓流动,发人遐想,甚为壮观。 

盂兰会期间,灯会的大特色还有一种名为“放焰口”的习俗,老百姓直呼为“放烟火架”,此与北方闹社火异曲同工,然表现形式却有不同。焰口的形状一般为各式各样的“伞”,“伞”中结彩灯、盘烟花,晚问张放。放焰口时,点燃烟火引线,导致彩灯逐层降落旋转燃放,焰光四射,响声震耳,令人眼花缭乱。《荣县志》中对此有精妙的记述:“七月十五日,各乡馆举行盂兰佛事,夜张花散,其制不一。火之发也,瑰怪溢目。”其四为“瞒天过海”,这是极富特色的一种灯会形式,前及述及,此不再述。 

清代自贡地区举办的“瞒天过海”,其规模为宏大的是清末宣统元年(1909年)的“皇会”。是年光绪帝驾崩,宣统即位,醇亲王摄政。自贡举办了一次盛大的灯会,称为“皇会”。祭祀光绪皇帝的灵堂设在西秦会馆,遍馆皆挂彩灯,并以此为中心,分成三条线布置“瞒天过海”:条为西秦会馆一八店街一正街一新街一双牌坊,并分支从新桥右转至六厂坝;第二条为西秦会馆一石塔上一灯杆坝一王家塘一半边街一五星街;第三条为西秦会馆一竹棚子一兴隆坳。几乎囊括了自流井地区的所有街道,可谓规模空前。入夜张灯之时,徜徉穿行于上述街道,令人流连于十里灯河之中。“瞒天过海”的支架上,布满了瓜果、藤蔓。布幔下悬挂着各式彩灯。灯的形制既有简单的四方灯、六方灯、宫灯、花灯,又有造型别致的兔子灯、龙蛇灯、螃蟹灯、白菜灯、棉花灯等。不定期有一些别具匠心,诙谐幽默的趣味灯,如“娃娃撒尿”、“胖婆洗澡”等,皆有特定的动作,由专人牵引麻绳操作,不时让娃娃撒“尿”淋着游人,惹得笑声四起。当时还展示了不少利用烛火燃烧的热空气动力驱动的走马灯,转动影映出“八仙过海”、“十二金钗”、“武松打虎”等历史故事或神话内容。人们在灯下观看,一字一字的念,灯转完一圈,念的完全是骂人的谑语,皆捧腹大笑。也有劝人为善的讽刺性灯,如灯上挂一吸鸦片斗斗,斗斗上吊有女人的尖尖脚,银锭、首饰……意在讽刺吸烟鬼吸空了家产,卖掉了女人。又如用连环画灯讽刺酗酒、赌博者:一幅几人围赌;二幅翻墙盗窃;三幅沿街乞讨,让人获益匪浅。

这次“瞒天过海”活动,白天五彩缤纷,夜里灯光耀眼,游人如织,欢乐嬉笑,热闹异常。



TAG: